菲律賓參議員Raffy Tulfo在勞工委員會聽證會上批評宿務BPO企業在地震期間強迫員工工作,並宣布將清除BPO行業中的非法POGO(菲律賓離岸博彩運營)活動。總統反有組織犯罪委員會(PAOCC)證實,47家偽裝成BPO的非法POGO公司正集體逃亡至海島、柬埔寨及遠程網路運營。調查發現,自2024年POGO禁令後,非法博彩公司通過"假BPO"形式繼續運營,涉及扣留護照、培訓詐騙話術和跨境洗錢等行為。監管漏洞、跨區執法困難和地方經濟依賴使得打擊行動面臨挑戰,非法POGO正朝著微型化、跨境化和加密化趨勢演變。

聽證會與調查啟動
菲律賓參議員Raffy Tulfo在勞工委員會聽證會上強烈批評宿務BPO企業在地震期間強迫員工工作的行為。他宣布將對BPO行業中的非法POGO活動進行徹底清除,表示"起訴只是開始"。
總統反有組織犯罪委員會(PAOCC)隨後證實,已有47家偽裝成BPO的非法POGO公司正在"集體出逃",逃亡方向包括國內海島、柬埔寨以及遠程網路運營模式。
地震期間違規行為
9月30日宿務發生地震時,多家外包公司違反安全規定,鎖門強迫員工繼續工作。保安使用鐵鏈封鎖消防通道,HR通過廣播威脅員工"擅自離崗將扣除全月獎金"。
據報道,一名懷孕7個月的女性員工被強行拽回座位,地震兩小時後企業仍命令員工返崗,12名避險員工被處罰,3人被扣減薪資。
假BPO運營模式
自2024年菲律賓實施POGO全面禁令後,大量非法博彩公司改頭換面成"BPO"企業繼續運營。宿務因監管相對寬鬆,成為這類非法活動的新溫床。
國家調查局(NBI)查獲47家"假外包"企業,發現其主要採用三種運營模式:度假村BPO(地下隱藏博彩客服)、電商外殼(偽裝數據公司實為詐騙培訓)和跨境客服(為境外賭場洗錢)。
非法POGO逃亡路徑
PAOCC監測到非法POGO企業的三種主要逃亡路徑:國內轉向維薩亞斯、棉蘭老島等海島地區,以家庭式窩點偽裝成民宿運營;跨境遷移至柬埔寨金邊等地區租賃辦公樓;轉為完全遠程運營,利用加密通訊和虛擬貨幣發放薪資。
調查人員表示,這些企業"已不在公司,而在雲端",增加了追蹤和打擊的難度。
監管體系漏洞
菲律賓打擊非法POGO面臨多重監管漏洞:跨區執法效率低下,PAGCOR人員無權跨省查案;跨國協作機制薄弱,鄰國官員可能存在收受"保護費"情況;地方經濟依賴深度,假BPO企業帶動當地餐飲與租賃消費。
一名官員私下承認:"真查乾淨,商圈先倒一半",反映了執法面臨的經濟現實阻力。
員工處境與權益侵害
假BPO員工被迫簽署"自願調崗"協議書,並受到"走漏消息別想回國"的威脅。有團夥在逃亡前銷毀高層資料,僅保留員工名單,使12名中國員工成為替罪羊。
部分員工甚至被囚禁兩個月,無法報警求助。POGO散去後,這些員工連被剝削的工作機會也隨之消失。
數據影響與趨勢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POGO禁令後新註冊的BPO公司中約30%涉嫌為假殼公司。仍有近9000名外籍博彩人員滯留菲律賓,其中四成已轉入偏遠地區活動。
與假BPO相關的虛擬貨幣洗錢案件激增42%,顯示非法資金流動正在轉向更隱蔽的渠道。
未來發展趨勢
非法POGO活動正呈現三大發展趨勢:微型化(拆分成10餘人家庭式小團隊)、跨境化(境內攬客、境外洗錢)和加密化(採用虛擬貨幣與智能合約洗錢)。
這些變化使得傳統執法手段面臨更大挑戰,需要更先進的技術手段和國際協作來應對。
執法挑戰與政策困境
菲律賓面臨法律嚴格但執行軟弱、經濟依賴灰色產業、跨國打擊能力不足三重困境。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反POGO行動的"死結"。
Tulfo參議員掀起的"清算風暴"可能迫使非法活動更加分散和隱蔽,反而增加了徹底清除的難度。
長期影響與行業展望
非法POGO的演變趨勢意味著未來執法行動可能需要深入薄荷島的民宿、柬埔寨的科技園甚至員工的臥室中進行。這種分散化、隱蔽化的運營模式將對監管提出更高要求。
長期來看,菲律賓需要加強國內執法能力建設、深化國際協作,並解決地方經濟對灰色產業的依賴問題,才能有效應對這一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