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國會正審議一項重要立法提案,計劃修改現行《銀行保密法》,允許中央銀行(BSP)在特定情境下可不經法院授權,直接查閱銀行賬戶資訊,包括外幣賬戶。這一變化意在加強對洗錢、腐敗及跨境詐騙等經濟犯罪的監管能力。
該草案由眾議院議長馬丁·羅穆亞爾德斯及Tingog黨議員安德魯·朱利安·羅穆亞爾德斯與裘德·阿西德雷聯合提交,核心內容是賦權BSP可在發現異常交易或涉嫌非法資金流動時,直接對賬戶展開調查,無需事先取得法院許可。
目前,菲律賓的銀行保密法規被視為全球最為嚴格之一,即使在貪腐、毒品、洗錢等嚴重案件中,執法單位也需通過法院審查程序,方可調閱賬戶數據。長期以來,這一制度被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視為“監管盲區”,阻礙菲律賓與國際反洗錢合作。
草案還明確,調查許可權將擴展至包括美元與人民幣在內的各類外幣賬戶。倘若法案通過,不僅標誌著菲律賓在提升金融透明度上的重大進展,也有望推動其儘快擺脫FATF“灰名單”困境。
儘管該提案受到財政監管機構的支援,被視為強化反腐與反洗錢機制的重要工具,但也引發了企業界及民眾對資金隱私權受損的憂慮。未來,如何在金融監管與公民隱私之間取得平衡,將成為各界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