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電斷網也無法切斷詐騙通信”,東南亞多國近期在打擊電信詐騙時遭遇新難題。據新加坡《亞洲新聞台》(CNA)報道,隨著SpaceX旗下“星鏈”(Starlink)衛星網路在緬泰邊境詐騙園區的廣泛部署,區域網路安全和監管體系正面臨嚴峻挑戰。
報道稱,今年2月,泰國警方在行動中嘗試通過切斷部分邊境地區的電力與傳統網路線路來阻斷詐騙園區的通訊,卻意外發現這些區域仍能保持穩定聯繫。進一步調查顯示,不法團夥已通過走私途徑大量引入“星鏈”終端設備,藉助衛星通信系統繞過地面網路控制,實現持續運營。
儘管緬甸政府從未批准“星鏈”在境內提供服務,但在緬泰邊境的妙瓦底地區,已有至少8個詐騙園區非法使用該系統。當地網路監督組織估算,目前緬甸境內活躍的星鏈終端超過3000台,幾乎已成為電詐團夥“唯一且穩定的通信手段”。
“星鏈”的濫用並非東南亞獨有現象。彭博社與《華爾街日報》等媒體也指出,該系統已被廣泛非法使用於中東、非洲和中亞等多個未經授權的地區。美國反詐調查員Erin West表示,星鏈憑藉高速、低延遲特性,成為“殺豬盤”等跨境詐騙網路的理想工具,“一旦斷掉星鏈,很多詐騙集團將立刻陷入癱瘓”。
雖然SpaceX官方聲明禁止將星鏈用於任何非法活動,但針對設備走私、越境訊號傳播等風險,公司尚未提供有效應對措施。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則指出,一些網路商家甚至主動將星鏈設備銷售至緬甸等詐騙高發地帶。
星鏈是SpaceX自2015年啟動的全球低軌衛星互聯網計劃,計劃部署逾4.2萬顆衛星,實現全球覆蓋。截至2024年初,SpaceX已成功發射近6000顆衛星,網路速度在部分區域可達301Mbps,廣泛應用於遠程辦公、視頻會議和偏遠地區通信等領域。
儘管星鏈項目最初旨在“連接全球、普及互聯網”,但其設備易獲取、缺乏地域管控的特點,正被犯罪團夥所利用。根據Payload Research預測,到2025年,星鏈全球用戶將突破780萬,年營收預計達118億美元,主要來源包括消費服務、設備銷售以及政府合約。
目前,美國加州檢方已對星鏈設備在犯罪活動中的使用向SpaceX提出質詢,但尚未獲得正式回應。各國政府亦在呼籲加強跨國監管協作,以防衛星網路等高科技工具演變為跨境犯罪的“技術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