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線上協作設計平台Figma正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成為今年迄今為止美股市場最大的IPO項目。
Figma此次發行價為每股33美元,開盤後股價一路飆升,最終收於115.5美元,漲幅高達250%。按收盤價計算,Figma市值達到56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00億元。這不僅是2025年美股市場最亮眼的一次IPO,也被稱為自2021年以來美國風投支援的最大科技公司上市事件。
這家成立於2012年的公司,由90後創始人Dylan Field在大學期間創辦。他在大二時從布朗大學退學,獲得了著名投資人彼得·蒂爾提供的10萬美元“蒂爾獎學金”,隨後與同學Evan Wallace聯合創立Figma,致力於將圖形設計工具搬上雲端,與Adobe等老牌巨頭正面競爭。
起初,Figma發展並不順利——產品定位模糊、商業模式不清,加之人員流失嚴重,一度陷入困境。直到2016年正式推出首款協作設計工具,以免費“Adobe平替”快速積累用戶,逐步建立起在設計協作領域的優勢地位。
真正令Figma聲名鵲起的是微軟的一次收購案——微軟收購Xamarin,而該公司數百名設計師恰好是Figma的早期用戶。自此,Figma在科技圈迅速傳播開來,並在遠程辦公潮興起的2020年迎來爆髮式增長,當年營收達7500萬美元。
進入AI時代,Figma持續押注新技術,推出AI驅動的“Figma Make 2.0”和生成式設計工具,實現輸入一句自然語言即生成產品原型的功能。“AI”一詞在其招股書中出現超過200次,成為本次IPO的重要故事線。
據招股書披露,Figma 2024年營收為7.49億美元,同比增長48%;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達2.28億美元,淨利潤4490萬美元。大客戶數量也在快速增長,年付費超過10萬美元的企業客戶已達1031家,較去年增長47%,客戶包括Netflix、Stripe、Duolingo等科技巨頭。
本次IPO,也為創始人和投資機構帶來巨額回報。Dylan Field持股5660萬股,並掌握另2670萬股的投票權,是公司最大個人股東。他將在IPO中出售235萬股,變現約7700萬美元。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顯示,Field當前個人財富已達61億美元。
機構投資者方面,Index Ventures是最大機構股東,持股17%;Greylock Partners持股16%,凱鵬華盈和紅杉資本則分別持有14%與8.7%。這些VC/PE機構在Figma十餘年的發展中持續加碼投資,據估算,整體回報率超過10倍。
Figma此番上市,也再度點燃了美股IPO市場的熱情。2025年第二季度,美股共有59家公司完成IPO,融資總額達150億美元,遠超第一季度。不久前上市的Circle、CoreWeave等熱門新股也表現強勁,為市場注入信心。
在中國市場,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2025年上半年中企境內外上市共109家,首發融資總額超1200億元人民幣,A股與港股市場同樣活躍。
有分析指出,Figma成功上市不僅帶來財富效應,更是一級市場投資者久違的“退出窗口”。在IPO收縮多年的背景下,這類超級獨角獸的上市為VC/PE們帶來真正的兌現機會。
當然,並非所有企業都能參與這場IPO盛宴。站上敲鐘舞台的,是那些在細分賽道中跑贏周期、堅持長期主義的佼佼者。資本寒冬過後,真正兌現紙面財富的,終究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