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檢調機關近日宣布破獲一起重大跨境洗錢案件,涉案金額高達新台幣3.4億元(約合人民幣近8000萬元)。該案涉及境外電信詐騙集團,資金通過虛擬貨幣渠道迅速“漂白”,反映出虛擬資產在跨境犯罪中的日益關鍵作用。
據台灣媒體披露,案件主嫌邱名慈(綽號“小安”或“尼克”)自2023年起便與設於柬埔寨的詐騙集團密切合作。他透過所設立的“金得利國際”公司及相關虛擬幣交易平台,為詐騙集團提供“專業”洗錢服務。檢方指控其涉嫌違反《洗錢防製法》、《刑法詐欺罪》及《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目前已有10名涉案人員被正式起訴。
調查顯示,邱名慈運用人頭賬戶以及不受監管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將電詐集團非法獲利迅速轉換成虛擬幣,並通過“非託管錢包”多層轉移,以規避金融單位監控。這一洗錢模式具有高度隱蔽性和流動性,成為跨境詐團洗錢的主流手法之一。
檢方指出,邱嫌行動頻繁,曾多次往返柬埔寨、泰國等東南亞國家,逃匿風險極高,法院已裁定對其持續羈押。案件進一步揭示,加密貨幣在缺乏有效監管的情況下,正逐漸被不法分子用作清洗犯罪所得的“首選工具”。
當前,案件仍處於深入偵辦階段。檢調單位表示,將持續追查資金流向與背後網路結構,力圖徹底揭開該跨境洗錢集團的全貌,以遏止更多不法資金外流,並呼籲加強對虛擬貨幣領域的監管和國際合作,防堵科技金融成為犯罪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