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量中国留学生赴泰国求学,但“学生签证”却逐渐沦为部分非法分子掩盖身份、长期滞留的工具,引发严重安全隐患。泰国移民局正联合多部门启动大规模清查,整顿这一日益猖獗的灰色产业链。
数据显示,当前有逾1.3万名中国公民持学生签证在泰居留,其中大多数并未实际就读。许多人通过支付约3万泰铢,借助中介“挂名入学”,成为电信诈骗、洗钱、绑架等跨境犯罪活动的“合法”掩护。
7月初,清迈杭东区一处高档别墅被查封,警方破获一个以学生签为伪装、专骗中国同胞的诈骗团伙,查明其成员长期以学生身份活动,构建起隐蔽而成熟的诈骗洗钱网络。同月,清迈一名24岁中国男子遭同胞绑架并杀害,警方追查发现死者与同伙曾在老挝、柬埔寨等地从事跨境犯罪,学生签成其通行证。
滥用签证的问题不仅限于清迈。曼谷、普吉等地也频频查获类似案件,甚至有高校发现部分“学生”完全不出现在课堂。为此,清迈北方大学等院校已启动每月点名制度,缺勤将被上报移民局处理。
为根治乱象,泰国政府正整合移民、教育与执法力量,拟推出实名制核查、边境严控、取缔签证中介等多项举措,全面追查犯罪团伙背后金流与操控者。此举也被视为泰国在打击跨国灰产、保护国际教育声誉与旅游信心方面的重要转折。
学生签证管理的松动已经成为区域安全隐患。如何在开放国际教育的同时,防止其被灰黑产业滥用,正考验泰国的治理能力与跨国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