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泰國前首相他信(Thaksin Shinawatra)於7月24日晚公開揚言“給他時間,讓泰國軍隊好好教訓洪森”的挑釁性言論,柬埔寨執政黨主席、參議院主席洪森當晚作出嚴正回應。洪森痛批塔辛此舉不僅是煽動戰爭,更是以無辜軍人與平民為代價追求其個人政治目的。
洪森直言:“塔辛竟以‘報複洪森’作為戰爭借口,其真正意圖是挑起衝突,最終受傷害的將是無辜百姓。”他進一步指出,這暴露了塔辛的戰爭心態,也清楚揭示泰國軍方侵略柬埔寨領土的政治意圖。
洪森還毫不留情地指責,他信曾背叛泰王與國家忠誠,更手段殘酷:2004年他在泰南發動行動,造成數百名伊斯蘭教民眾死亡。洪森用這段曆史數據質問其“忠誠”與“人性”。
邊境衝突背景:政治對抗還是民意博弈?
導致本次衝突的起點是2025年5月28日“翡翠三角區”邊境短暫交火,引發區域緊張升級。在數周內,雙方互相指責對方為侵略者並採取制裁措施,包括切斷邊境貿易、電力、互聯網等。
塔辛作為前總理,與洪森曾是長期盟友,但自洪森泄露與其女兒——現任泰國總理佩通坦 Paetongtarn 的音頻對話後,兩人關係驟然破裂。洪森公開表示電話錄音是“自保”,泰國政局迅速動蕩,佩通坦Paetongtarn被暫停職權。
7月24日爆發邊境戰事後,泰國軍隊部署F‑16戰機展開報複性空襲,柬埔寨軍隊則使用火箭和炮火回應,交戰地點集中在Ta Muen Thom和Ta Krabei古寺周邊,雙方全面開火導致至少12人死亡(包括11名泰國平民和1名士兵),數十人受傷,上萬人被迫撤離泰晤士報+1維基百科+1。
泰方指控柬軍打擊平民住宅區、醫院設施,嚴重違反《日內瓦公約》,激起國內憤怒。洪森則堅稱柬軍僅為自衛,回應泰方跨境武力挑釁。
深層次上,他信言論並非孤立衝動。泰議會內民族主義壓力與軍方對Pheu Thai政府的不信任加劇情緒,戰爭言論成為政治工具。洪森則利用民族主義與邊界主權議題鞏固其政權合法性,並為其兒子洪瑪奈樹立權威。
有分析指出,泰國及洪森可以利用這場危機抹黑對方,同時通過邊境緊張向國際爭取同情或支援,實為大國博弈、區域影響力競逐的一部分。
未來局勢何去何從?
目前衝突雖未演變成全面戰爭,但正處於危險邊緣。洪森公開指責泰國挑起戰火,塔辛則煽動民族主義情緒。此時泰國、柬埔寨乃至東盟需迅速斡旋與介入機制,否則悲劇將持續上演。
洪森的最後呼籲:他信這類言論若不受遏制,只會導致更多無辜人員捲入戰火,國家主權與人民安全都面臨嚴重威脅。
他信以“報複洪森”為名的言論,被洪森嚴厲駁斥為犧牲軍民的戰爭挑釁。背後不僅是兩國領袖家族的個人恩怨,更是政治權力、邊界主權與跨國利益爭奪的深層較量。和平解決衝突、避免民間傷亡、找回理性對話機制,已成為此時此刻最緊迫的現實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