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資訊安全專家近日警告,加密貨幣正在成為跨境犯罪的新型“隱形通道”。尤其在菲華企業家郭從願遭綁架撕票案中,贖金通過虛擬錢包轉移一事,引發社會各界對加密資產監管漏洞的高度關注。
菲律賓歐洲商會(ECCP)資訊與通信技術委員會聯席主席雷納·維拉仙諾(Reyner Villaseñor)於5月27日公開表示,大量未經授權的加密貨幣平台正被國際犯罪集團濫用,成為“洗錢中轉站”和“非法資金的高速公路”。他指出,這些平台操作高度匿名,資金流向幾乎無法追蹤,已成為勒索、毒品交易與人口販運等犯罪的重要工具。
據統計,僅2024年,受監管金融機構因網路犯罪造成的損失已高達58.2億比索。
維拉仙諾特別提到震驚華社的郭從願案,稱案件的2億比索贖金通過多個加密錢包和匿名平台轉移,加密技術造成警方追查極大困難。根據菲律賓國家警察的調查,涉案資金最初自“玖鼎集團”與“某會”平台流出,隨後經十多個賬戶層層加密轉移,資金最終流入多個虛擬錢包,難以鎖定終點。
該案目前已由菲律賓反洗錢委員會(AMLC)接手,持續追查資金鏈條。
面對日益猖獗的加密資產犯罪,維拉仙諾提出兩項緊急建議:
封鎖非法平台:他敦促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通訊科技部(DICT)與菲律賓中央銀行聯手,強制下架所有未註冊加密貨幣應用,避免其繼續在菲境內運營。
全民網路防詐教育:他主張政府應在網路服務商(ISP)層面實施訪問限制,並推廣全國性的“數字素養提升計劃”,提升公眾識別詐騙與虛擬資產風險的能力。
實際上,菲律賓當局已開始著手行動。今年初,證券交易委員會正式要求國家電信委員會(NTC)封鎖全球最大交易平台之一幣安(Binance),因其未註冊且涉嫌非法向菲律賓民眾提供投資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幣安創辦人趙長鵬去年在美國因違反反洗錢規定認罪,並繳納超過40億美元罰款後宣布辭職,引發全球加密監管風暴。
同時,網路犯罪調查協調中心(CICC)也承諾將協助菲律賓緝毒署(PDEA),應對利用加密貨幣進行毒品交易的犯罪模式——其中包括日益普遍使用穩定幣USDT(Tether)進行匿名結算的案例。
隨著虛擬貨幣滲透各類犯罪活動,菲律賓社會各界已紛紛呼籲政府儘快完善相關立法與監管機制,堵住這一日漸擴大的“黑色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