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菲律賓華商郭從願與其司機阿瑪尼·帕比洛被綁架撕票,引發菲律賓華人社會的強烈震動,也再次揭開了華人群體在菲頻遭綁架勒索的隱憂。郭從願的死亡被認為是華人社會長期面臨有組織犯罪滲透的一個縮影。
這一切並非孤立事件。自2016年菲律賓政府將網路博彩合法化以來,身份監管混亂、法治薄弱、各級官僚體系各自為政,以及腐敗橫行,使得菲律賓成為跨國資本和犯罪網路的理想落腳地。
2025年4月9日,在馬尼拉東北方約一小時車程的黎刹省羅德裡格斯鎮,一位當地居民在草叢中發現兩具用尼龍袋包裹的屍體。死者僅穿內衣,面部纏滿膠帶,身上多處勒痕與血跡。警方到場後確認身份:為華商郭從願(又名Anson Que或Anson Tan)及其司機帕比洛。兩人最後一次露面是在3月29日,當時郭從願乘坐由帕比洛駕駛的雷克薩斯從瓦倫瑞拉市的辦公室離開。
據菲律賓警方調查,郭從願原計劃於3月28日前往布拉幹省梅卡瓦延一處房屋,與一名中國籍女子會面,實際見面時間推遲至29日。自此之後,兩人失聯。
《菲律賓商報》披露,3月30日郭家收到綁匪微信消息,要求2000萬美元贖金。家屬隨即向菲律賓國家警察反綁架大隊(AKG)報警,並在隨後三次支付了共計約2.1億比索(約合2600萬元人民幣)的贖金。然而,郭從願依然毫無音訊,直至4月9日屍體被發現。
4月18日,警方在巴拉望島逮捕兩名菲律賓嫌犯——理查多·奧地利與雷馬特·卡特奎斯塔。次日,中國籍嫌犯戴維·譚·廖自首。三人被控“綁架勒索致人死亡”。據司法部通報,卡特奎斯塔負責看守受害人,戴維·譚·廖則租下作案房屋,並疑似清理現場指紋。
案發現場共五名嫌犯,其中兩名中國籍主謀——喬寧·林與龔雯莉仍在逃。警方稱,這二人在郭從願被禁錮期間全程在場,並與戴維·譚·廖共同策划行動。5月17日,龔雯莉在長灘島一間酒店內被捕。她喬裝打扮時被捕,現場還有一名試圖協助偽裝的中國籍“美髮師”男子。
警方指控,龔雯莉以購房為名誘騙郭從願赴約,並主導後續贖金談判。據其供述,贖金被兌換成USDT加密貨幣,其中大部分已通過柬埔寨的Huione Pay(匯旺App)平台提現。匯旺總部設於柬埔寨金邊,已被美國財政部列為高風險實體,涉嫌協助“殺豬盤”等犯罪集團洗錢。至5月11日,警方凍結了部分加密貨幣資產,但約140萬美元贖金已成功從柬埔寨提現。警方正追查這些資金的最終接收者。
郭從願案並非個案。2024年1月,一名德國華人及奧地利華人被邀赴菲“考察”,抵達後即被綁架,贖金約130萬元人民幣,支付後兩人至今失聯。2024年6月,又有兩名赴菲洽談醫療器械業務的華人被綁架殺害,幕後主謀是台灣籍女子陳妤瑄,後在韓國落網。
郭從願的身份格外引人注目。他出生於福建永春,28歲赴菲打工,憑藉在鋼鐵行業的積累,1990年創辦Ellison Steel公司,後涉足房地產、礦業、餐飲等多領域。儘管媒體稱其為“鋼鐵大王”,《菲律賓商報》執行總編輯蔡友銘認為,其主要從事貿易而非生產,菲華社會更傾向稱他為“僑領”。
案情之所以迅速推進,也與郭的僑領身份密切相關。一位接近郭家的知情人士表示,在菲律賓,綁架案非公訴罪,若受害人家屬不作證,警方難以立案。而此次案件,由於郭家提出高額懸賞,加上中國駐菲使館和中方警方高度重視,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也表態關注,才促使警方迅速行動。
在蔡友銘看來,針對華人的綁架案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司空見慣。他回憶說:“幾乎每隔一天就有一宗綁架華人的案件,華人家長嚴禁子女外出,放學必須立刻回家。”當時警方披露的綁架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1992年上半年共報案30起,但估計每周實際發生近10起,九成受害者為華裔。
菲律賓問題專家代帆指出,彼時華人雖僅佔1%人口,卻掌控三分之一的大企業,自然成為綁匪眼中“高收益目標”。
“恢複治安運動”(MRPO)領導人洪玉華稱,90年代綁架案中的華人受害者往往選擇私了,不報警,綁匪要價也快、准、狠,形成“完美犯罪”迴圈。馬尼拉華人社區在當時形成封閉式生活方式,傍晚即關門閉店,子女紛紛送往海外讀書。
然而,根源問題遠非個人謹慎可解。洪玉華在回憶文章中指出,馬科斯獨裁被推翻後,軍警系統失去特權,基層收入陷貧,警察逐漸被黑幫滲透。1992年,時任總統拉莫斯更因警察涉綁架醜聞解僱全國警察總長。律師蔡威廉調侃說:“紐約警方反應7分鐘,倫敦3分鐘,菲律賓最快——綁匪作案時警察已在現場。”
這也讓馬尼拉在上世紀90年代一度被稱為“世界綁架之都”,甚至遠超南部動蕩的棉蘭老島。1993年,15歲華裔女孩夏玲在被綁架後遭槍殺,引發華人社區2萬人遊行抗議。標語“夏玲之後,下一個是誰?”成為時代傷痕的印記。
輿論壓力終讓政府出手整治。1999年後,局勢逐漸緩和,直到網路博綵帶來新一輪地下經濟繁榮。而今,曆史似乎再次迴圈。
郭從願案再次震動菲華社會。儘管菲國政要與警方多次承諾嚴打綁架犯罪,但現實中,僑社依然普遍選擇“低調處理”,原因在於綁匪常常具備複雜背景,且案件涉及地方警政系統,不願激化衝突或引發連鎖報複。一位菲華中年企業家無奈表示:“真要追究到底,很可能就是你家親戚、你認識的某個警察,或者他朋友乾的。”
過去幾年,不少僑領或資深媒體人反覆呼籲改革菲律賓警政系統,然而收效甚微。反倒是隨著中國近年來大力打擊“賭詐灰產”,更多華人犯罪集團轉入菲律賓尋求保護傘。一位在菲華人評論道:“以前是老菲律賓綁架華人,現在是中國人騙中國人,菲律賓人只是幫忙打雜、抬屍體。”
警方通報顯示,在郭從願案中,贖金兌換與提現均由菲籍嫌犯操作完成,華人嫌犯主導策劃,菲律賓人負責線下執行和“背鍋”。這種“中資策劃、菲人執行”的模式已成某種共犯結構,一旦有事,輕則逃往柬埔寨、泰國等國,重則推給底層菲勞處理。加密貨幣與線上支付平台的便利,使得犯罪路徑更為隱秘、洗錢更為高效,進一步加大偵破難度。
與此同時,菲律賓本地執法力量則普遍缺乏技術能力追查鏈上資金流,也少有資源配合跨境執法。在郭從願案中,若無中方提供錢包地址、追蹤技術及情報支援,警方恐怕難以凍結贖金賬戶。
2024年6月,中菲警方合作成功遣返一名策劃大量電詐綁架案的嫌犯“楊建民”,也推動郭從願案調查取得關鍵突破。菲媒稱,中方警方此次提供了匯旺支付平台在菲主要涉詐賬戶名單,有助菲律賓識別更多潛藏的華人犯罪網路。
但問題遠未結束。近年來,菲律賓在華人社會內的“黑灰交織”問題愈演愈烈:既有做正當生意的白名單企業,也有深陷灰產的地下資金流動體。尤其是網路博彩與其周邊產業(洗錢、虛擬資產、人口招募、綁架勒索)形成高度依附結構,使“綁架”不僅是暴力犯罪工具,也成為控制、懲罰、敲詐的手段。
郭從願案也讓僑社再次警醒。2025年4月,菲律賓中華總商會召開特別會議,呼籲政府儘快制定針對僑民綁架案的特別打擊機制,並加強跨國洗錢鏈路的司法合作。5月,《菲律賓星報》評論指出:“在華人社會內部,綁架已不僅是外部威脅,更是內部腐敗與組織性犯罪全面滲透的訊號。”
隨著菲國治安持續下滑與“黑產”集團向社區滲透加深,越來越多在菲華商陷入兩難:留下,擔心淪為目標;離開,又難以放棄多年經營成果。一位受訪僑領坦言:“我們不是不愛這個國家,只是它越來越陌生了。”
目前,菲律賓司法部門尚未公開本案完整案卷,外界也難以確認是否所有涉案人員均已落網。郭從願家屬未作公開回應,但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其家人正計劃通過外交及法律途徑尋求更高層次的司法支援與人身安全保障。
在中菲關係層面,該案也引發高度關注。據外交渠道消息,中方已向菲方表達“高度關切”,並強調需嚴厲打擊跨國綁架犯罪,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