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哈佛大學被取消國際學生接收資格”的傳言在社交平台引發廣泛關注。據未經證實的消息稱,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團隊已撤銷哈佛大學的“學生與交流訪問者項目”(SEVP)認證,並警告在讀國際學生必須儘快轉學,否則將面臨簽證被吊銷的風險。
未經證實的指控:哈佛被指“支援暴力”與“拒絕配合調查”
根據網傳消息,美國國土安全部長一職已由克裡斯蒂·諾姆(Kristi Noem)接任,並由其宣布對哈佛大學進行制裁。她指責該校“默許暴力、縱容反猶太主義”,還稱其“與中國共產黨存在協作關係”。諾姆還暗示,其他未公開國際學生資訊的高校也可能面臨類似制裁。
不過,截至目前,並無確鑿證據顯示這項人事任命屬實。美國國土安全部官網顯示,現任部長仍為亞曆杭德羅·馬約卡斯(Alejandro Mayorkas),且白宮未發布有關更替的任何公告。
哈佛強烈反擊:這是政治報複和非法打壓
對此,哈佛大學迅速發表聲明,稱該指控“毫無依據”,並譴責此舉是“針對學術自由的政治報複”,同時強調此類做法將嚴重損害美國高等教育在全球的聲譽與吸引力。
哈佛方面指出,2024-2025學年該校共有約6800名國際學生,占學生總數的27%。其中,中國學生為主要群體,其餘來自加拿大、印度、韓國和英國等國家。根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NAFSA)的估算,這一群體在上一學年為哈佛帶來了約3.84億美元的經濟貢獻,創造了近4000個就業崗位。
聯邦資金凍結傳聞加劇緊張氛圍
此外,相關傳聞還稱,特朗普團隊已凍結對哈佛的約30億美元聯邦撥款,並削減美國衛生部6000萬美元預算。有評論認為,此舉與哈佛未能有效應對校園內的種族主義及反猶情緒處理不當有關。
哈佛在本月初提交給法院的檔案中重申,其堅定反對反猶主義,並承諾保障猶太學生和以色列裔學生在校園中的安全。
專家:國際學生被當作政治人質
美國移民政策分析人士 Aaron Reichlin-Melnick 批評稱,如果傳言屬實,“無辜學生被用作政治工具”,這是對學生權益的嚴重踐踏。他補充,學生簽證政策本應基於法律程序,而非政治意志。
聯邦法院近期的一項裁決也指出,政府不得在未進行正當法律程序的情況下吊銷學生簽證,但這一裁定在當前事件中是否適用,尚不明確。
資訊真實性存疑,暫無權威來源確認
目前,包括CNN、紐約時報、路透社在內的美國主流媒體均未對哈佛大學SEVP資格被撤銷的說法作出報道。同時,特朗普尚未重新執掌聯邦政府,其團隊若要推動此類政策,需要多個聯邦機構配合,並將遭遇重大法律挑戰。
如該消息最終被證實,其潛在影響包括:
數千名國際學生面臨簽證失效與強制轉學風險;
美國高等教育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遭受重挫;
中美教育與文化交流恐遭凍結;
美國移民與教育政策進一步政治化。
當前該消息尚處於流傳階段,請謹慎判斷資訊來源,等待權威機構發布正式通告或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