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个在印度洋边上长期“低调行事”的国家——斯里兰卡,正逐渐被一群“特别的外国人”盯上。
他们来自以色列、印度、俄罗斯、乌克兰等地,表面上是游客或投资者,实则悄悄在当地开展灰色产业链,尤其以离岸博彩最为突出。
外国人涌入,签证漏洞频出
据斯里兰卡媒体近期披露,越来越多外国人以“旅游”名义获得一年期居留签证,却绕过了合法程序,从事与签证不符的商业活动。他们并非在高端度假村投资,也不是按规定申请居留,而是大量进入一些由早期外籍移民创办的小型餐厅、民宿甚至按摩店,避开了监管的视线。
按照斯里兰卡旅游发展局(SLTDA)的规定,外国人若想在当地从事酒店、餐饮、旅游等行业,需先获得SLTDA推荐,再经移民局核准发放相应签证。然而,一些人却通过“非公开渠道”快速获得长期签证,甚至有政府内部人士协助操作。
更隐秘的是,这些人主要面向本国游客提供服务,交易通过自己国家的支付系统完成,本地几乎无法参与获利。这种“输入消费+输出利润”的模式,几乎让斯里兰卡成了“灰产飞地”。
博彩合法化:发展机遇还是监管盲区?
与此同时,斯里兰卡政府似乎早已意识到博彩产业的“潜力”。2025年3月底,亚洲博彩巨头**新濠博亚娱乐(Melco Resorts)**获得斯里兰卡政府颁发的为期20年的赌场牌照,计划投资50亿卢比(约1.3亿港元),在首都科伦坡打造“斯里兰卡新濠天地”。
该项目由新濠与本地大企业John Keells集团合作,预计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开业,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每年可带来5000万至5500万美元的分成收入。
新濠的入驻,对外界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博彩在斯里兰卡是可以合法存在的,只要你有钱、有关系、有门路。**也难怪外界猜测,有资本实力的灰产集团,或许早已在当地布局甚至拿下牌照。
灰产盯上斯里兰卡,不只是巧合
斯里兰卡之所以成为灰产青睐的目的地,主要原因不外乎:
监管宽松:执法成本低、法律执行力度不强;
制度漏洞:移民、税收、支付系统存在明显缝隙;
地理位置优越:紧邻印度和中东市场,又毗邻“前东南亚博彩重镇”菲律宾;
政策模糊地带多:博彩合法化在推进,但相关配套法规滞后,灰色操作空间大。
对曾在菲律宾、柬埔寨活动的灰产集团而言,斯里兰卡具备“熟悉的环境+更少的阻力”,堪称新一代“淘金地”。
中斯合作升级,中国因素不可忽视
面对灰产风险,中国也已开始介入。2025年1月,斯里兰卡总统访华并公开表示,愿意与中国加强合作,共同打击电诈与网络博彩等跨国犯罪。中方则回应,愿为斯方提供执法装备、司法协助及技术能力建设。
访华不久,斯里兰卡电信监管局(TRCSL)即宣布:所有发射射频的设备必须登记IMEI,否则无法接入网络。这一措施无疑是为预防电信诈骗、非法网络运营提前布防。
不过,斯里兰卡对中国的吸引不仅在于安全合作,更在于经济拉动。从港口开发到度假区投资,再到博彩项目,斯里兰卡正希望借中国资本为本国经济输血。但正因如此,“合法投资”与“灰色操作”之间的边界,也变得更加模糊。
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菲律宾?
过去几年,菲律宾因离岸博彩(POGO)政策宽松,吸引大量灰产公司入驻,也由此背负治安恶化、洗钱泛滥等负面评价。随着菲国政府加强监管,许多灰产集团开始“南移”或“西转”寻找新市场。
斯里兰卡成为替代地并不意外。这里法律门槛不高,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博彩制度尚处在“半开放”阶段,对有经验的操作团队而言,正是布局“新阵地”的好时机。
结语
斯里兰卡的博彩业正在合法化进程中快速推进,而“隐形灰产”也随之潜入。这场看似静水流深的变局,既是一场发展战略的冒险,也是一场监管体制的考验。
斯里兰卡究竟能否把握博彩红利,又能否守住风险防线?它会成为“新菲律宾”,还是建立起“阳光博彩”的样板?我们拭目以待。